本文目录一览:
- 1、单方面交通事故替人顶包怎么处罚
- 2、交通事故顶包的人怎么处罚
- 3、单方交通事故肇事逃逸顶包该付什么法律责任
- 4、发生单方事故,没有酒驾,找人顶包,交警会如何处理?
- 5、交通事故找人顶包有法律效应吗?
单方面交通事故替人顶包怎么处罚
在出现顶包行为的交通事故中,绝大多数驾驶员会先选择驾车逃逸,再请他人来处理事故。而严重的话,肇事逃逸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没有驾车离开现场,找人顶替本身就是一种主观逃避事故责任的行为,也是一种逃逸,若构成犯罪,适用肇事后逃逸的情节予以量刑。交通事故后找人顶包不但可能构成肇事逃逸,还有可能构成妨害作证罪,肇事者是出于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犯法但为逃避法律追究仍积极实施妨害作证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交通事故顶包的人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后让人顶包的行为分为两种情况:1、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顶包人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2、在肇事人构成犯罪的情况下,顶包人涉嫌构成包庇罪。交通肇事后找人顶包行为本质是行为人为了使自己不受法律追究并承担交通肇事的法律责任,联系或预谋他人,将自己的交通肇事行为由他人顶包。这种行为严重地扰乱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刑事诉讼活动应该依法查处,准确打击交通肇事人和顶包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条 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单方交通事故肇事逃逸顶包该付什么法律责任
如果肇事者构成犯罪,则顶包者构成包庇罪。如果肇事者不构成犯罪,顶包者自然也不构成犯罪。
参考以下条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发生单方事故,没有酒驾,找人顶包,交警会如何处理?
发生单方事故一般不构成刑事犯罪,再此前提下找人顶包的,应当以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1、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财物的;
2、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
3、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
4、被依法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在缓刑、暂予监外执行中的罪犯或者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 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
按事实处理,谁实际驾驶车辆发生的交通事故,谁负事故责任,就承担赔偿责任。事故处理交警出具的认定是可以作为驾驶员的实际情况,如果保险公司拒赔,那么,你可以拿着事故认定书一年内去法院起诉。
交通事故找人顶包有法律效应吗?
交通事故找人顶包和替人顶包的法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构成伪证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