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求个成语:主要意思是只挑别人的毛病,掩盖自己的不足!
以邻为壑
yǐ lín wéi hè
[释义]
壑:山沟;大水塘。把邻国当作排泄本国洪水的深沟。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
[语出]
《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泽水。泽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正音]
为;不能读作“wèi”。
[辨形]
邻;不能写作“怜”;壑;不能写作“赫”。
[近义]
嫁祸于人
[反义]
雪中送炭
相濡以沫
与人为善
[用法]
含贬义。多用来比喻自私自利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这家化工厂~;把含有毒质的废水排放到附近的河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英译]
shift one’s troubles onto others
嫁祸于人
jià huò yú rén
[释义]
嫁:转移。把灾祸转嫁给别人。
[语出]
《战国策·赵策》:“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
[正音]
嫁;不能读作“jiā”。
[辨形]
于;不能写作“与”。
[近义]
以邻为壑
[反义]
助人为乐
与人为善
[用法]
用作贬义。常用来表示把罪恶、损失、负担、怨恨、祸害等推到别人身上。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这个事的责任本来应该由你承担;你却推到别人身上;~;这样做是十分可耻的。
[英译]
bring troubles to others
有关故意找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的成语
【成语】:吹毛求疵
【拼音】:chuī máo qiú cī
【解释】: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成语】:鸡蛋里找骨头
【拼音】:jī dàn lǐ zhǎo gǔ tóu
【解释】:比喻故意挑剔。
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在旁边挑剔别人的毛病是什么成语?
吹毛求疵
【拼音】: chuī máo qiú cī
【解释】: 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举例造句】: 若吹毛求疵,天下人安得全无过失者?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
【拼音代码】: cmqc
【近义词】: 洗垢求瘢、无中生有
【反义词】: 宽大为怀、宽宏大量、通情达理
【歇后语】: 头发里找粉刺;地毯上找针
【灯谜】: 头发里找粉刺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指故意挑剔
【英文】: split hairs
形容挑毛病的成语是什么?
1、吹毛求疵
【拼音】: chuī máo qiú cī
【解释】: 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2、洗垢求瘢
【拼音】: xǐ gòu qiú bān
【解释】: 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3、嫌好道恶
【拼音】: xián hǎo dào è
【解释】: 说好道坏。指挑剔苛求。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小弟生性喜欢养几匹马,他就嫌好道恶的,说着蹋了他的院子。”
4、挑幺挑六
【拼音】: tiāo yāo tiāo liù
【解释】: 幺、六:骰子的点了。挑剔,找差错。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5、 挑毛拣刺
【拼音】: tiāo máo jiǎn cì
【解释】: 故意挑剔毛病。
6、拣精择肥
【拼音】: jiǎn jīng zé féi
【解释】: 拣:挑选;精:瘦肉;肥:肥肉。比喻过分挑剔。
【出处】: 清·李渔《风筝误·糊鹞》:“又不要他花钱费钞,他偏会得拣精择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