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接单的网站

黑客怎么找,找到黑客了,你们找到黑客了没,黑客攻防,黑客系统

滨海古园海葬墙怎么找人(海葬的地方)

本文目录一览:

上海滨海公墓地址

上海古园是上海市民政局批准的第一家国有公墓。它位于杭州湾北岸奉贤区伍肆农场。公墓建于1985年3月。滨海古园四周是东海的紫色空气,背靠繁华都市,西邻上海湾国家森林公园,面对东海大桥。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成为市民安葬亲友骨灰的风水宝地。陵园占地1200多亩,周边有几百亩预留殡葬用地。是上海面积最大、发展优势最强的现代化公墓之一。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滨海古园实现了环境园林化、葬式多样化、葬区个性化、葬式艺术化和办公现代化。自1996年以来,先后荣获上海市一级公墓、上海市文明单位、中国十大模范公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殡葬改革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通过了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和GB/T 24001-2004/ISO 14001: 0: 24环境管理体系的双重认证。十年来,根据行业发展特点和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上级单位的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文化界人士的帮助和支持下,古园加大了文化宣传力度,不仅提升了古园的文化水平,也营造了更好的文化氛围。“滨海文化景观园”成立于2002年,占地80多亩。其中设置了“上海名人林”,这里集中了许多已故名人的墓、冠、纪念雕像。如张澜、黄炎培、谭、董寅初、钱学森、赵朴初、丁玲、肖军、白阳、赵丹、郑、蒋玉生、欧阳修、新、等。世人钦佩他们一生的伟大成就;他们的品格更为世人所敬仰;他们在这里长眠,对现代人有着积极的教育和启蒙意义,似乎也在和我们一起继续感受着生活的魅力。滨海古园的“生命文化博物馆”为长眠于此的名人提供了展示生活风貌的平台,体现了墓园尤为重要的生命文化和教育功能。近年来,古园依托英雄园、名人文化、墓葬和海葬文化资源,先后建立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盟上海、致公党上海教育基地,以及改建和新建的墓葬文化和海葬文化博物馆。其深远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它反映并现实地表明,古代园林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地理位置和政府的支持。如今,滨海古园正朝着现代化的目标深入转型发展。精心打造“百年老园”是滨海古园林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将成为海派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愁寄滨海,叶落古园。”古园人正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利用清明节、冬至祭扫高峰,积极引导错时、文明祭扫,举办“音乐集体葬”、“公祭海葬仪式”、“清明文化节”、“无主骨灰集体葬”等各类社会公益主题活动,推动丧葬习俗变革,倡导文明新风,宣传殡葬文化理念,充分展示古园引领新产业。另一方面,古园致力于发展文化主题墓地。2011年4月,古园的点睛之笔——“上海故事”文化主题墓园正式开园。它将承载老上海的风土人情,凝聚各种人文元素,让海派城市的记忆展现和延续??“两全其美”是滨海古园执着的企业精神和服务宗旨,也是古园永恒发展的追求。古园林注重提倡和倡导环保绿色墓地,维护生态环境。古园人在园领导的带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与时俱进,奋发图强,齐心协力,将滨海古园打造成文化的先锋、文明的倡导者、行业的引领者。

海葬纪念碑在上海奉贤什么地方

海葬纪念碑在上海奉贤滨海古园。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五四农场海古路755号

上海是什么时候举行海葬的?

在3月25日来自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自1991年3月19日上海举行首次海葬以来,截至2016年底,上海共有37056名逝者的骨灰被撒入大海。

上海是中国率先推行海葬的省市之一。在长江入海口的万里洪波中,长眠着数万名海葬者,其中包括中国一代文豪巴金。

海葬是最彻底的节地葬式,土地零消耗。但传统观念主张“入土为安”,1991年的时候,上海能接受骨灰撒海的市民较少,而今上海市民对海葬接受度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20多年来,上海的年海葬量从最初的100余具,增加到2016年底的3345具,海葬占当年安葬数的比例已达到2.7%,年均增长约10%。

2016年下半年,上海理工大学课题组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约有24.7%的受访者接受海葬,较2003年4%的接受率大幅提升。

地处沪郊的滨海古园25日举行海葬公祭典礼,与逝者家属共寄哀思,自2008年首届起,这已是上海第10年为海葬者举行集体祭奠。上海滨海古园总经理李忠玉说,骨灰虽撒入大海,情感仍可追思。

清明时节,滨海古园的海葬纪念苑内,络绎不绝的海葬者家属赶来祭扫,现场白黄菊花、香烛果盘,眼圈泛红的家属轻抚纪念碑上镌刻着的亲人名字,抑制哭声,哽咽着话思情。

求下面新闻的时政点评,要快

参加骨灰还林撒海可领补贴

今年清明期间,广州积极提倡市民群众采用鲜花拜祭、无烟拜祭、网上拜祭等绿色、环保的新型拜祭方式,市民群众也可选择居家拜祭、亲情寄语向先人寄托哀思。据介绍,广州市积极鼓励市民群众采取骨灰撒海、还林、花葬、草坪葬等不占土地或少占土地的殡葬方式,推行绿色环保生态葬法。

从2001年开始,广州就开展免费的骨灰还林、骨灰撒海活动。今年广州市将继续对参加骨灰还林、骨灰撒海活动进行补贴,其中对参加还林的每具骨灰补贴100元,对参加撒海的每具骨灰补贴280元,报名电话:020-87087114(上班时间接听),市民群众可直接到市火葬场进行现场登记报名。

鲜花用完后立刻当垃圾处理

市民政局呼吁市民多实行鲜花拜祭、居家拜祭和网上拜祭等文明、低碳的拜祭方式。为了鼓励市民进行无烟拜祭,今年几处拜祭场所都扩大了鲜花拜祭区的范围。今年鲜花等拜祭用品的价格也涨了。鉴于市民的需求,市火葬场内还提供鲜花出售服务。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鲜花将以成本价出售给市民。为了防止不良商贩回收拜祭过的鲜花再出售,火葬场将对市民拜祭过的鲜花等拜祭用品随时进行垃圾处理等相应的管理。

为了应对庞大的拜祭人群,市殡葬服务中心今年招聘了大量的临时工、保洁工和招募义工,届时参加清明工作的人员将达1100多名。同时,市火葬场等拜祭区内将设置视频监控,并成立了300多人的安全保障队。对照明、消防、建筑等进行了隐患排查。

为了便民,市火葬场内还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在拜祭区、缓冲区、通道各处设立指示牌,设立医疗点。

困难群众殡葬费减免

据介绍,广州市已连续10年保持100%火化率。《广州市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试行办法》实施近一年来,全市各殡仪馆共办理了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手续1927宗,合计减免金额291.98万元。为规范殡葬服务市场,广州市去年4月出台了《广州市民营殡仪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了医院太平间管理,规定民营殡仪服务机构准入条件,引入行业自律制度,建立投诉监管机制。这项规定在全国也是一次创举。目前已有16家民办殡仪服务机构加入市殡葬协会。这些都为巩固殡改成果、推动广州市殡葬改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各祭拜点均禁燃元宝

1.银河公墓广场今年继续对市民开放。有关负责人提醒,该广场是作为应急疏散场所准备的,因此请市民不要在广场上长时间的逗留。

2.由于前往火葬场、银河公墓、新塘墓园等地拜祭的市民人数非常多,公安提醒市民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同时注意各处指示牌的指示,防止踩踏。

3.各大墓园和拜祭点都禁止燃放元宝、冥币、烟花爆竹及挥撒纸钱。市民政局呼吁市民在清明期间以文明、健康的方式祭祀先人。

4.4月3日、4日、5日、9日、10日、16日、17日为高峰日,请市民尽量避开“错峰拜祭”。

5.自驾车前往拜祭的市民请留意交通部门发布的交通限行公告,尽量搭乘公交前往。

6.市民前往拜祭,需带齐骨灰寄存证等有效证件,领取和送还骨灰时都要进行查验。

7.市民政局设立了24小时殡葬管理监督热线:020-87053456,市民对市各殡葬服务单位的违规行为,可致电进行举报和监督。

清明节的抒情散文

【2017关于清明节的抒情散文1】

五年前,在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曾经写过《清明祭思》的文章。发表在《今日德清》报上,后来收录到自己的博客里。接下去我又陆续写过《父亲的遗愿》、《没有父亲的父亲节》、《绵绵的追思》等等博文,追忆天堂里的父亲。

失去父亲是我心底永远挥之不去的痛。当又一个清明节来临,当今天早晨我将一大盆“元宝”焚烧给逝去的先人,默默地看着缕缕青烟渐渐飘散开去,泪水便模糊了我的双眸。悲天悯人,似乎有着满腹的话语需要倾诉,父亲,您知道吗?

无法忘记陪伴着您与病魔抗争的那些煎熬时日;无法忘记您临终前对母亲未来割舍不下的那份无奈神情;无法忘记您离去那一刻悲伤欲绝却回天乏术的锥心之痛;无法忘记清理您的遗物时仿佛“打碎了一个家”的肝肠寸断……可是我偏偏就忘记了,那一段遍体鳞伤、不堪回首的日子,自己究竟是怎么走过来的!

不过,人在绝望之中只能慢慢学会坚强,现在的我们都过得很好。您那时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亲,如今六年过去了,母亲在奉贤区的兰公馆养老院(那里距离弟弟单位很近,方便照顾)住着一个单间。母亲心态很好,我觉得她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身体也一直不错。养老院的硬件、软件设施都属上乘,尤其是那里的护理员都是本地人,母亲与她们相处和谐快乐。早知如此,我想当年真的应该将你们二老一同送入养老院,或许您还可以在那里享受一段比较舒适的人生。至少,不用在炎夏酷暑和寒冬腊月为一日三餐而忧心了。当然,人生难觅后悔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或者说这就是“命运”吧。

您和母亲相约,选择身后将骨灰海葬。除了与生俱来的智慧铸就了真知灼见和超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因为您曾经多次说过,不希望我和弟弟将来为此而操劳。如今每到清明前后,目睹熙熙攘攘的人群为了“上坟”而奔波劳碌,我的心里便好似五味杂陈:理解、思念、感动、愧疚、无奈……国人习惯于“入土为安”,虽然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在密切关注生态、环保、土地资源……并且对此发出了强烈呼吁,可惜付出的这些努力只能是杯水车薪。殡葬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让民众所接受。

我向来崇尚“厚养薄葬”,也从不喜欢拘泥于形式,我觉得对于逝者最好的纪念就是在心灵深处的“记奠”。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每一年的清明、冬至和您的忌日,我都会送上自己折叠的“元宝”。弟弟他们也会在您忌日那一天进行祭奠仪式,源源不断。所以您在那里完全可以“奢侈”一点、“潇洒”一点,再也不要像生前那么节俭了。

至今家人都没有去过位于滨海古园的海葬纪念碑,主要还是不想违背您的遗愿。非常感谢我的密友小瑛大姐,她已经几次在碑前代我给您鞠躬尽孝,并且用手机拍回来刻有您名字的19号纪念碑照片。好巧的是她父母亲的安葬处与您近在咫尺,就在望海楼的边上。今年她去父母那里扫墓,还特意帮我带去了折给您的“元宝”。大姐甚至每次都会记得带上胶带纸,在您的名字旁粘贴一朵鲜花,替我了却萦萦于怀的心愿。能够结交这样的朋友,乃人生之大幸!

听说海葬纪念碑里面还有不少名人志士的名字,比如巴金夫妇、赵朴初居士。刚刚我的学友“清逸乐之”告诉我,她的婆婆是21号碑,明天她去扫墓会记得给您献上一朵花,也帮她婆婆在那里认个朋友。还有我们的学友王美雯就在20号碑,相差都没有几步路。这是不是缘分?按照您热情真诚的天性,以后的日子一定不会寂寞了吧。

母亲说我“大有父风”,继承了您的性格。平日里多愁善感、循规蹈矩、举轻若重,干什么都太过认真。即使知道力不从心,依然愿意事必躬亲,我当然明白这些并不是优点。无奈本性难移,往往会因为陷入烦恼困惑无法自拔而纠结不已,甚至让自己的心灵“伤痕累累”。幸好如今周围有着一大群兄弟姐妹般的博友(其中好多是市东的学友),我们经常在网上交流,打造了一个情感抒发的平台。

您让我带回德清的那些回忆录手稿,我已经整理成册,并且分别送给了姑妈和弟弟。有的章节还会陆续发到博客里,也算是女儿对您的告慰吧。可惜您生前忙忙碌碌,来不及写完后面的大部分,终究成了无法弥补的缺憾。

您的老同学翁季贤、老朋友郎玉麟都已经仙逝,希望你们可以重续前缘、畅叙友情。人生,原本就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轮回。父亲,您生前感慨命运不公,倘若在天有灵,请佑护好人一生平安!那个世界没有疾病也没有痛苦,但愿您生活得扬眉吐气、称心如意。千万、千万,不要再操碎了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深切缅怀天堂里的先人,女儿叩拜父亲在天之灵!

【2017关于清明节的抒情散文2】

杏树变成了花娘,春风也就变得长一阵短一阵的。

到了夜晚,空气里游动着一股湿湿的气流,伸手抓一把,都黏稠稠的。娘从粮囤里拿出收藏的上好的豆粒,倒进脚边的大号三盆里,等她坐上马扎,她的手里已经立起一个半新的盖垫。等娘的两手划船般把豆粒顶上盖垫,那些滚圆的豆粒自上而下翻滚、跌落、自动筛选到一个小号的三盆里。我家的黑狗很好奇,睁圆眼睛看那些滚落的豆粒。花猫却躲在娘的腿底下,看都不看一眼。

风从门缝钻进来,吹得屋顶上的电灯晃了几下,黑狗以为发生了什么,跑了出去。花猫换了个地方,跳上锅台,蜷了身子,眯着眼。二姐刚写完作业,帮娘淘洗那些精挑细选的豆粒,她瘦小的脸儿像半块月亮,问:“娘,要生豆叶菜吗?”

娘一边回答二姐,一边嘱咐二姐淘洗的遍数,还特别叮嘱二姐不要碰触了盛油的器具,否则豆叶菜就生不好了。

淘洗后的豆粒,身上带着水光,被娘放进中号的泥三盆,置于热炕头上,覆湿透了的棉白布。娘说,用泥盆生出的豆叶菜叶势旺相,清鲜爽口,其它的器具是生不出的。

父亲没闲着,他从屋笆上拿出去年吊悠千的“拘”,用破布一遍遍地擦拭。拘,是蜡杆子用火烤软后,圈成的两个环。擦拭完毕,父亲就打磨那块悠千板子,板子狗屎槐木,硬实,颜色蜡黄。二哥跑到父亲跟前,问:“大大,要吊悠千吧?”

“你娘都生豆叶菜,我也该给你们吊悠千了。”

听到吊悠千,我们几个的眼睛像屋顶的电灯泡一样亮。

秋千,老家叫“悠千”。

不用说,清明要到了。

做好早饭,娘就开始淘洗第一遍豆叶菜。用没沾过油的水瓢,一遍遍浇洗。净水后,盖湿布,再放于炕头之上。如此这样,一天要进行三次。娘还会用手摸摸盆底,试试炕的温度,热了就挪动一下地方,说太热会把豆叶菜生死了。凉了就把盆挪到最里的炕头,说太凉不仅生得迟缓,还会生得缩头缩脑的。

二哥变得勤快起来,在天井的甬路西边挖悠千坑。黑狗也想帮帮二哥,两爪并用,把坑外的土又捯饬进坑里了,二哥没发脾气,摸着黑狗的头说:“到清明给你做个柳帽子。”

吊悠千的立柱阴干在影壁墙后,父亲扛出来,还在地上撞了几下,说:“结实着呢。”

父亲把立柱埋进深坑,在上边加了碎石块,还一边隼进一个木橛子。他抱住立柱晃晃,说,没事。立柱中间架了带木杈的托梁,两只“拘”套进梁柱中间。等托梁固定在木柱子上,二哥早把悠千板子穿在父亲准备好的粗麻绳上。二姐心细,她把穿过板子眼的麻绳部分缠了布条,还给板子做了布套。无非是保护我们的裤子不要磨坏而已。

当麻绳和“拘”相接,悠千吊好了。娘在柱梁交接之处挂了红布,烧了纸钱,口中念念有词,不知道说的什么,但我知道她是祈求神灵保佑孩子们,不要跌了伤了。父亲在托梁贴了“上梁大吉”。一阵小风走过,杏花飞起,有几片落到妹妹的身上,花瓣散开,妹妹的小褂成了一棵要开满花的杏树。

娘说,我先试一下悠千。她双腿跪上悠千板子,二姐轻轻推送。娘上身直起、挺身、扩胸,执绳荡起,腾空而上,平了托梁。在我们惊呼之际,娘徐徐飘落,说,小时候,打转悠千,比这惊险多了。

二哥抢占了悠千,独立、独坐、学娘单人跪驱,等他疯玩一段时间,我们才抢回了悠千。先是我和妹妹打“双坐”。我和妹妹对坐,双腿交叉,玩“打胖孩儿”。双坐,就苦了二姐,她得用力推送我们,才不至于使双拘并在一起。之后,我和妹妹又玩一驱一“串花心”,一会妹妹坐着,我站着;一会妹妹站着,我坐着。我和妹妹的力气不相上下,玩一驱一就没力度,不一会,双拘合并,我们不欢而下。

等我们玩得差不多了,才轮到二姐。二姐喜欢玩站驱“逛花园”,她抓住两条绳子,刷地把两只拘撇开,不用别人推送,她用力躬身、屈腿、下蹲、直立、飞起、拜礼,一系列动作飞花般完成,看得人眼花缭乱。几个回合之后,二姐徐缓轻盈的身子就荡上托梁,杏瓣随风飘上二姐的发髻,宛如在天际遨游的仙女向人间播撒花雨。黑狗看呆了,狗眼珠子一动不动。花猫在地上逗玩杏花瓣,猫爪抓上哪里,哪里就出现一道花沟沟。

二哥看二姐打得漂亮,喊着和二姐“驱双站”。“双站”,为二人面立,握绳之手上下错开,双方借势用力,使之前后摆动。若是二人用力均匀,悠千自会摆动平衡,持续时间也会久长。但是二哥根本不会打悠千,一会大劲,一会小劲,把二姐累得满头大汗不说,拘也并了。打悠千的规则是,一旦并拘,不管是何种状况,打悠千的人就得自动让出。

二哥下来后,我和妹妹轮流让二姐带驱。二姐“带驱”,坐着的人只需顺着二姐的劲用力,就会很享受的在悠千上悠来悠去。二姐有时会慢下来,慢到你以为悠千会停下来,因为两只拘眼看就要合并了,就在你兴犹未尽的时候,二姐的两只手把拘向外一撇,拘立马分开,二姐双膝一弓,两手撑绳而动,悠千活了。

二姐优美的动作把周围的人看呆了,妹妹会拍手高唱:“桃花开,杏花败,李子开花翻过来”。妹妹的话音没落,就有杏花从杏树上飘落下来,把二姐的脸染得粉红。

第二天去学校,我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显摆我家吊悠千了。那些父亲懒惰的,就会和我预约去我家打悠千的时间,我也会趁机向她们提提条件,比如帮我值日什么的。春兰的父亲从没有正儿八经的给孩子吊过悠千,顶多在清明的时候,在门口的大杨树中间,栓一根麻绳,穿一个悠千板子了事。麻绳固定在树上,没有”活拘“,只能来回游动一下,想悠起来是不可能的。志花的父亲不好动,她家也没有吊过悠千,像春兰家这种简便的悠千也没有吊过,她俩放学后先不回家,去我家打一会悠千才回去。

悠着悠着,就到了”小寒食“。小寒食离清明只有三天。清明分为小寒食和大寒食。小寒食是冬至后的105天,俗称“一百五,上坟添土”。在我们老家,在小寒食只去添土,到了大寒食(清明)这天再去上坟。添土上午和上午均可,但最好在上午九点至十点之间,下午三点半以前。父亲这天起得很早,他表情凝重地把铁锨擦了一遍又一遍,等太阳升到树梢,他就带着二哥去”新村“了。新村是我村的林地。

林地里安静极了,父亲是第一个来的。除了少许的坟包边种植的松树,林地里很少见到绿的东西,坟包上都长满了杂草,那些枝条硕大的苍耳占据了整个坟包,稍不小心,苍耳就扎满了全身。父亲先把坟包周围所有的杂草清除,再把新土培在坟上。培坟很小心,把一些大的土块培碎、培细,最后,把坟圆起来。圆好后,在坟顶安放一块形似官帽的方土。方土最好是一整块大土,不破开为好,方正为好。添好坟顶,父亲带领二哥跪下磕头,二哥说:“爷爷嬷嬷,您的屋子,我们给您修好了。”父亲只是说:“大,屋给您修整好了。”父亲没有说第二句话,脸上的表情越发凝重。我们从来没有听父亲喊过一声娘,即使上坟,父亲也不喊娘。

父亲告诉二哥,这个官帽坟顶很有讲究,只有先人去世三年后,才可以放置。在老家还有一个习俗,一年中去世的人,不管埋葬时坟包有多大,过后都不能自己去添土,只有到了小寒食这天才可以动土,否则对后人不好。

立碑、起谷迁坟、结姻亲也是在小寒食。立碑在老家也有讲究,一个父母去世不能立碑,双方父母去世三年后才可以立碑。立碑相当于给先人挂个门牌,便于亲人上坟祭拜。我村有兄弟四人,老四做事粗心拖拉,每年添土他都不和其他兄弟一起,并且是最后一个去的。一年,他去了后看到父母的`坟还没有添土,就很积极,心想,我终于第一个给父母添土了。他把坟修整一新,说,爹娘,给你们修屋了,你们好好地在新屋里生活吧。他刚说完最后一句,屁股上就挨了一脚。他回头一看,是他的三哥。他感到莫名其妙。没等他发问,他三哥说,你看看你给谁修的屋,咱娘的坟是这个,你修的是我村老光棍的屋,你要给他做儿子吗?老四回头一看,他爷娘的坟在老光棍的旁边,早就焕然一新,他大哥二哥早就来添土了。只不过今年他比他三哥早来了一步。

活着的人抱怨蜗居,先人也是蜗居了。坟包密密麻麻,不立碑确实很难分辨了。去年我们给爹娘立的碑。大姐远在东北,我们兄妹五个一起去立的。二哥去选碑、找人刻碑,并提前用红布裹碑运到坟地的附近。据说把刻好的石碑放于路边,被行人踩踏,会更吉利。小寒食那天,我们五个人挖坑、抬碑、立碑、添土、烧纸、祭拜。碑面向东南的巴山,太阳刚升起来,就有饱满的阳光撒上石碑。

盆里的豆叶菜长了两个黄黄的嘴巴,那些不甘寂寞的,还长了嫩绿的小叶子。我在心里说,明天就是清明了,你们要被炒了。

学校里每年都会在清明的前一天,请村里的老革命来学校讲革命故事,校长还会讲讲介之推的故事。校会结束后,学生就去新村给斋爷扫墓。父亲和斋爷一起参加革命,那时父亲只有13岁,个头还没有步枪高。一次区队在二队的场院屋子开会,被王金明的部队突袭,斋爷掩护父亲和宋汝方大爷他们从南沟撤退。当父亲他们带领部队返回,斋爷早就把土匪打死,滚动的血场有场院大。斋爷没有子女,斋奶后招赘别村男人。就因为招赘了男人,斋奶的烈属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父亲不知道跑了多少次民政,才给斋奶争取了一部分补助。后来斋奶年龄大了,父亲又和大队商量,专门派人照顾,直到她去世。

斋爷的故事,每个清明,父亲都会心情沉重地给我们讲述一次。

这一天是娘最忙的日子。饭后,娘先在缸盆里泡了两瓢秫秫米,把生好的豆叶菜搬到天井的石磨上,娘说,再生就不好吃了。干完这些,娘就和面擀饼。娘擀了好大一摞饼,足够吃一天的。白色的烟雾从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饼,香透了整个村子。

二哥也忙,忙着做八卦风筝。我从小就笨,央求他给我做一个,他说,明天用鸡蛋换,我就给你做。

黑狗也忙坏了,一会跑去娘的饼鏊边,一会跑去二哥的风筝边,一次差点踏坏了二哥的风筝纸,二哥就差没给它一剪刀了。花猫把身子拉成一个长条,半躺在当门里,一小片阳光照在它的身上,它都懒得动,闻到饼香,抽了抽鼻子。

放学后,因为第二天是清明节,学校放假,妹妹招来了很多同学,在我家打悠千。我惦记着大街上宝森家的大悠千,就没兴趣顾及我家的小悠千了。娘把泡好的秫秫倒在磨台上,双手磋磨。二哥扎风筝的画面、娘磨秫秫的画面、杏花飘落的画面、妹妹们打悠千的画面,至今萦绕在心头。

清明终于到了。

还没有亮天,二哥就带我和妹妹去东沟折柳了。老家有“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之说,又是缺米少柴的年代,孩子们都在大人的授意下,借清明插柳的习俗,多弄些烧柴。二哥是爬树王,很快就折了很多,我和妹妹打捆抱回家去。二哥在悠千的托梁上插了一束柳枝,还给黑狗编了柳帽,给狗带了小铃铛,那天的黑狗,风光着呢。

二哥还把发青有弹性的柳枝截取小半,用拇指甲轻刮去皮,边刮边说:“什么哨,柳皮哨,你不响,我不要,滴滴响,我才要。”刮完,清脆的柳梢也回荡在院子上空。后来,二哥教我,葱叶也可以这样做,做出的哨子,没有柳梢的轻细圆润,但浑厚粗放。

折柳刚刚结束,就有雨点滴下来。“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清明多数时候是阴天或下雨的。

父亲划了纸钱,带了白酒,早早地就去上坟了。去新村的路上,上坟的人流如织,神情落伤。

娘去村南取回为我们新做的裤子。若是遇上困难的年月,过年时做不全一身新的衣裳,只做了新褂子,清明的时候必定会给孩子们做一条新裤子的。家中有女孩子的,更是马虎不得,都说“女人清明男人年”,这天不管大姑娘小媳妇,都是崭新崭新的,平日女人难得出门,这天却是可以随意出走,野外踏青的。

娘把积攒了多日的红皮鸡蛋煮了半锅,说是半锅,是有数量的,按人头分配,每个人两个。娘在大锅里熬了秫秫粥,加了一小把去皮的花生米。说是喝了秫秫粥,不长红眼病。还说,这粥是要凉喝的,鸡蛋也要凉吃,不的话,就会招冰雹。秫秫粥凉后,状如琥珀,下口清凉,咽后生津,余味悠长。娘还煎了我们一直眼馋的鹅蛋,用五花肉炖了一锅豆叶菜。几口豆叶菜下去,从头鲜到了脚底。一生吃过的菜中,最鲜的莫过于娘生的豆叶菜了。

说到鸡蛋按人头分配,村子里还有一个笑话。华先家嬷嬷不识数,数东西按“对”数,她正把煮好的鸡蛋一对一对的数,她家的二儿子偷走了一个,嬷嬷一数,单数了,被人偷走了,就开始搜查谁偷的。嬷嬷回头的时候,二儿子又偷走一个,嬷嬷一数又是双数了,说:“一对,一对,又一对,对了,没人偷。”

分到的鸡蛋,是不舍得吃掉的。装到口袋里,不时的用手摸摸。伙伴们约着去南河拔“扎人”时,每个人的口袋里都鼓着两个鸡蛋,这个画面,我还记忆尤深。有的伙伴会掏出鸡蛋,玩“碰蛋”,谁的碰碎了,就归对方所有。那种张扬的女孩,还掏出鸡蛋,比谁家的鸡蛋红、谁家的鸡蛋大,因了红大,就觉得比别人高班很多呢。

去南河经过南坝,坝上到处是放风筝的男孩。都是自己做的风筝,有刘海、蝴蝶、王字、八卦。很多风筝不扛实,风来就刮碎了。二哥的八卦耀武扬威的,飞在麦田的上空,竟然好久没有落下,我知道又有他炫耀的资本了。麦苗一夜之间,油了一样,风来就变成毯子,真想躺下睡一觉。老人还说,把自己的病灾写在风筝上,等风筝飞到半空,剪断绳子,就把病灾消除了。

路边的野草好像知道过节似的,它们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不高兴,都伸着头看走在路上的孩子。婆婆丁盛开了蛋黄的花朵,那些没开花的苦菜不甘心地看着它们。过日子的女孩还挎了草筐,拔了荠菜,荠菜长了高高的花苔,开小米的白花。挤在荠菜中间的是已有半臂长的野豆角,还有开紫花的野茄子。嘴馋的女孩早在草丛中拔“扎人”了。“扎人”是茅草的花,嫩的时候是一杆小柱子,下粗上尖,嫩绿的皮里包软软的絮绒,塞进嘴里,有一股甜润的感觉。眼尖的女孩,拔了好多“扎人”,塞得口袋满满的,还差点把鸡蛋掉地上。“扎人”老了,白絮飘飘,好看得很。年龄大一点的女孩,站在长甜柳果果的树下,撸下柳叶,回家焯焯,砸蒜粒,滴香醋,就是很好的菜肴。男孩子没有这么文静,有在河滩“拔骨碌”的,有在河边打水漂的,还有和河对岸小河崖的男孩隔河扔石头干架的。

我和春兰志花喜欢在大坝底拔扎人,这里的又胖又嫩,主要是多。不一会,我仨就拔满了口袋。我提议去大街看宝森家的大悠千,春兰说去棘子岭(现在的封家庄)看转悠千。

走到大街,就见宝森家的大悠千,吊在东西大街的中央,有好多的成年女人在打。老话说:悠一悠,不懒秋。就是秋天不长瘟疫的意思。因了这句话?还是女人好不容易找到个释放的机会,她们打悠千,可疯了。清明又是女人走亲戚的日子,特别是结婚了的女人,更是在这一天回家看娘。清森的表姐就是清明看姨,来宝森家打悠千,被我村的一个小伙相中嫁到我村的。说起清明回家看娘,我记起一件事。有一年,我在清明节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回家,妹妹和二姐忙着嫁接西瓜,也没有回去。娘坐在家门口的大青石上,两眼望着街角,就希望有哪一个女儿突然出现。过几天我回家听邻居婶婶说起,我对自己说,每年的清明不管什么原因,我都要回家看娘。

我还在观望宝森家的大悠千,春兰就嚷着去棘子岭看转悠千。棘子岭离我村也就二里地。只看到大路小路上,都是赶去棘子岭看转悠千的人。转悠千三年一吊。

我们赶到时,人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了。很多是大老远来的,多数是全家来的,还捎了午饭。转悠千就吊在棘子岭的大街上,坎地竖以木柱,上缀横梁,四面系四个悠千板子。横梁上挂松坡枝子、小红旗、大铃铛。转悠千的板子类似牛梭头,到底是不是牛梭头,我也没有考证。着新衣的女子跪坐于板子上。柱下围一木栅,内有壮小伙推柱。打转悠千的女子每人要给小伙两个鸡蛋,若是给了两个颜色深红的打鸡蛋,小伙兴致,就会推走如飞。若是打转悠千的女子相貌佳丽,而小伙又是孤家寡人,心怀求亲的小伙就会推走谨慎均匀。若是遇到态度蛮横的姑娘,小伙就会使坏,推走不均,还筛到梁平,看者惊呼:“推平口了,吓死人了。”蛮横的姑娘自有蛮横的资本,神采飞扬,得意自若。姑娘下来时,气色平和,倒是推送的小伙红了脸膛。

也有勇健的小伙,攀杆而上,作“童子拜观音”的把戏,取得梁上的红旗,转悠千,进入疯狂的高潮。

下午,兴和还会搭戏台,唱茂腔。我仨袋揣鸡蛋,步行而去。委婉幽怨的茂腔,通俗易懂,听得我们肝肠寸断,两眼泪纷纷。

晚上,两个鸡蛋还是完好如初,我没有舍得吃掉。拿出缝衣针,刺透一个小眼子,放到咸菜缸里,等明天咸了,就着干粮吃。

两个鸡蛋。

鸡蛋的香气还没有走远,我的爹娘没了,老屋也很少回去了。写下这些,算是对爹娘的祭奠吧。

  • 评论列表:
  •  辞眸酒颂
     发布于 2023-01-31 10:59:53  回复该评论
  • 对岸小河崖的男孩隔河扔石头干架的。 我和春兰志花喜欢在大坝底拔扎人,这里的又胖又嫩,主要是多。不一会,我仨就拔满了口袋。我提议去大街看宝森家的大悠千,春兰说去棘子岭(现在的封家庄)看转悠
  •  弦久颜于
     发布于 2023-01-31 05:06:16  回复该评论
  • 留。2.由于前往火葬场、银河公墓、新塘墓园等地拜祭的市民人数非常多,公安提醒市民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同时注意各处指示牌的指示,防止踩踏。3.各大墓园和拜祭点都禁止燃放元宝、冥币、烟花爆竹及挥撒纸钱。市民政局呼吁市民在清明期间以文明、健康的方式祭祀先人。4.4月3日、4日、5日、9日、10日、16日、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